NEWS
时间:2019-09-21 09:03:42 来源: 作者: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而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人民群众依法享有受教育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2013年以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相继启动实施了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以下简称“全面改薄”)、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以下简称“能力提升”),持续改善学校教书育人环境,助力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让农村地区孩子们和城市孩子一样,享受到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一样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全面改薄”成效大,“20条底线”全完成
爬上半山腰里的四川金河镇小学5年级教室,从门口可以看见:坐姿端正、穿着整齐、阳光可爱的小学生,正在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课,老师用多媒体给孩子上课,课堂上师生间精彩互动。“我在山区从教20多年了,以前凭一张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本书就把一堂课给教了。现在应用多媒体教学,能够把许多知识串联到课堂里来,甚至可以给孩子一些情景再现,不仅让学生有了直观体验,而且互动更频繁,学习效果更好了。”金河镇小学张老师说,像《金色的鱼钩》一篇课文,多年前给学生讲,就只能靠老师引导、学生自己想象了,现在打开多媒体一体机,把红军过草地的视频播放给学生看,他们就能获得更直观、深刻的感受了。
走进大渡河边上的四川金口河区彝族乡鲤鱼浩小学,孩子们尽情地在操场上玩耍、打球、跑步。站在学校新建的教学楼前,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校舍建设还是配套设备,这里都不比城里小学差,明亮宽敞的教室、干净舒适的宿舍、标准的美术室、图书室和实验室,曾经让农村孩子羡慕不已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真真切切地呈现在鲤鱼浩小学的校园内。鱿鱼浩小学的操场以前都是大土坑,一刮风就尘土飞扬,一下雨就全是泥泞,2014年“全面改薄”后对校园进行了改扩建,学生学习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据学校艾校长反映,现在好多学生双休日都不愿意回家,已经爱上了学校宿舍。学校还建了教师周转宿舍,让老师有了更好“落脚”的地方,老师生活顺心了,工作也更安心了。
在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市,结合“全面改薄”工作的实施,投入14977万元,在农村中小学全面开展“煤炉革命”和“厕所革命”。经过5年的集中整治,全市98.7%的农村学校冬季取暖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彻底告别了煤炉取暖时代“热了怕烫伤学生、冷了怕冻病学生、晚上怕师生煤烟中毒”的取暖“危时代”。全市85所乡镇寄宿制中小学普遍建成水冲式厕所,95%的农村小学安装了干封式粪尿分集蹲便器,基本消除农村学校厕所脏、乱、差、臭的现象,为农村学校旱厕改造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子。
(注:张掖市民乐县曹营小学煤炉改造前后对比图)
(注:张掖市民乐县中小学校厕所新貌)
金河镇小学、鲤鱼浩小学及张掖市中小学校的变化,是实施“全面改薄”工程、推进教育脱贫攻坚的一个缩影。五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专项补助资金1699亿元,带动地方投入3700多亿元,全国新建改扩建校舍2.21亿平方米、体育运动场地2.1亿平方米,购置各类教学仪器3.01亿台件套、生活设施1824万台件套、图书6.32亿册、课桌凳3469万套、数字教育资源1477万GB,全国99.8%的义务教育学校达到“20条底线”要求(到年底前100%完成),这一组组数据彰显了“全面改薄”工作的成效,见证了学校办学条件的巨大变迁,也是一份份闪亮的纪录表与成绩单。
教育决定着我们的今天,也影响着我们的未来。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更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不只是全体国人达成的价值共识,也是举国上下竭力实现的国家工程。从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到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再到“全面改薄”工程,成效已经显现,学校成为最安全、最美丽、最有生机和希望的地方。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网络问卷调查师生群众980万人次,对“全面改薄”工作的综合满意度在88%以上(85%以上为优)。作为第三方,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进行了密切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全面改薄”五年工程规划科学细致,建立了科学规范的问责机制,构建了精干高效的管理模式,工程进展符合序时进度要求,贫困地区学校和学生广泛受益,指出“全面改薄”使人民群众有了具体而丰富的获得感,是共同价值理念促进政策实施的典范。现在走到广大乡村,我们看到一批批农村学校旧貌换新颜,校舍窗明几净、运动场宽敞美丽、食堂宿舍干净卫生,校园充满生机,学生有朝气,老师有激情,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明显增强,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能力提升”很及时,三项大礼点准穴
五年多来,“全面改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在改善“薄弱”方面,即“补足短板、兜住底线,使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到‘20条底线’要求”,与实现公平有质量的义务教育还有差距,而且随着城镇化进程及人口流动加快,义务教育学校建设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城镇学校大班额问题依然严峻,严重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还容易引发校园安全事故等系列问题。二是一些乡镇学校寄宿条件还比较简陋,随着学校布局调整,农村小学向乡镇集中,初中向中心镇和县城集中,学校服务半径不断扩大,学生寄宿需求还将逐年增长。三是全国现有农村小规模学校11万所,这些学校点多、面广、办学条件较差,学校宽带网络教学环境和信息化资源明显不足,是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最短板和最薄弱环节,关乎教育公平的底线。
以上三方面问题,社会高度关注、群众反映强烈,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为进一步巩固“全面改薄”工作成果,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公平、有质量的教育,以实现与“精准脱贫”和“全面小康”的无缝对接,在专项调研、分析测算、充分座谈、反复沟通的基础上,经请示国务院同意,2019年7月8日,教育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再用两年时间,集中解决学校办学条件方面的突出瓶颈问题,为到2020年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奠定坚实基础。
《意见》坚持问题导向,围绕问题精准发力,强化了具体解决措施,明确了2019-2020年的重点工作任务。一是消除城镇学校大班额。要求各地以经省级政府审定的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为基础,细化2019—2020年工作任务,制定详细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平均班额超过国家限额标准即整体教育资源不足地区,应以发展为主,在城镇、城乡结合部新建、改扩建必要的学校,有序扩大学位供给。平均班额低于国家标准的区县,应以改革为主,引导生源合理流动。二是加强两类学校建设。要求各地立足省情、县情、校情,优化农村教育规划布局,从最迫切的需求入手,推进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学装备配备,补齐两类学校办学条件短板,切实保障广大农村学生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按照标准为边远艰苦地区两类学校教师建设必要的周转宿舍,切实解决教师后顾之忧。三是提升农村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要求各地按照“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要求,充分利用光纤、双向宽带卫星等,加快实现农村学校宽带网络全覆盖。不断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服务水平,为确需保留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专递课堂、同步课堂,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互通共享。探索开展数字校园建设试点,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互联网+教育”建设,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和做法。以上三方面工作,符合国家有关要求,目标明确,切实可行。各省在前期已经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制定了有关工作计划,《意见》的出台将进一步推动各地加强统筹和整合,确保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注:新疆哈巴中学新貌)
科学规划是前提,“三区三州”是重点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日前有媒体报道一些地方由于规划不合理,导致一些学校刚建好就闲置浪费了。为杜绝出现这种现象,提高能力提升项目实施的计划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编制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项目规划(2019-2020年)的通知》,要求各地科学研判本地区人口分布、城镇化进程和学龄人口流动变化趋势,建立健全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源变化动态监测机制,妥善处理好学生就近上学与接受良好教育的关系,使学校布局既有利于为学生提供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又尊重未成年人身心发展规律、方便学生就近入学,不得盲目建设城镇学校和撤并乡村学校。要求各地坚持从最困难的地方做起,从最薄弱的环节入手,以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扶贫移民搬迁学校规划,以及实现中小学网络教学环境全覆盖需求为基础遴选薄弱学校,通过专项建设推进学校达到省定基本办学标准,促进校际间办学条件基本均衡。
教育部今年2月份印发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进一步做好农村义务教育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在8月底前以县为单位制订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目前全国已基本完成了新一轮的布局专项规划。这次纳入项目规划的两类学校,必须是布局专项规划中长期保留的学校。对于撤并后的闲置校园校舍,教育部已部署开展全面普查,指导各地做好综合利用工作,避免闲置浪费。《意见》印发后,三部委相关司局专门召开了“三区三州”规划编制工作部署会,举办了全国项目规划编制软件操作应用培训会,为各地规划编制工作的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部署202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时,要求各地突出精准支持,区分不同类型、不同地区中小学改厕需求,确定优先解决次序,加大对农村学校非卫生厕所支持力度,认真解决好中小学改厕问题,避免部分中小学成“厕所革命”盲区,切实落实中央领导批示精神。教育部督导局有关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三部委将督促各地科学合理编制两年项目规划,严格按规划推进项目建设,确保一张规划蓝图绘到底”。
在继续安排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教育现代化推进工程等资金的基础上,中央财政2019-2020年通过安排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补助资金,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部分困难地区。中央财政每年约安排300亿元补助资金、170亿元长效机制资金,国家发展改革委每年约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70亿元。各地可以结合实际,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统筹这540多亿元中央资金用于本省义务教育学校建设。与以往教育工程项目相比,中央财政在分配资金时,既注重向“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也更体现对工作成绩显著省份的奖励。在权重占60%的基础因素里,设置了学生数、贫困人口数、深度贫困县数、大班额数、寄宿生数、小规模学校数,对教育基础薄弱、工作任务重的省份特别是“三区三州”地区给予了重点倾斜支持。在权重各占20%的投入因素和绩效因素中,把省级投入和各省任务完成情况作为重要的子因素,对教育脱贫攻坚、前期化解大班额力度大的省份给予了奖励,既为现实困难大的省份托底,也鼓励工作力度大的省份加大干劲,形成干事创业的良好工作氛围。
加强管理抓落实,确保质量促提升
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由中央统一部署,省级人民政府统筹安排,县级人民政府具体实施。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按照中央简政放权要求,进一步加强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借鉴“全面改薄”工作机制和管理经验,建立、完善八项工作推进机制。一是双月通报制度。要求各省每两个月报送校舍建设进度、设备采购进度、资金使用进度等,审核汇总后在全国进行通报,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工作氛围。二是定向调度制度。以双月通报制度为基础,建立定向调度制度,对工作进展缓慢、连续“拖后腿”的省份,将采取通报批评、约谈有关负责人和派出督查组等措施,督促加快进度。三是公开公示制度。要求各地在门户网站公开两年规划、分年度计划、预算安排、实施进展等情况,让学校建设工作在“阳光”下运行。四是监督举报制度。师生家长对项目规划、实施等情况有任何意见,可以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进行监督举报。五是定期检查制度。要求各地主动提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队定期检查,同时充分发挥教育督导作用,一年至少督查两次。六是突发应急机制。要求各地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尽量把不良影响、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七是责任追究机制。对贪污、截留、挪用资金以及举债建设、项目管理失职渎职等违纪违规问题“零容忍”。八是绩效评价制度。邀请第三方专家团队,研究建立第三方的绩效评价体系,对项目进行跟踪评价,形成客观公平的评价报告。“全面改薄”实践证明,这八项工作推进机制很管用、也很顶用,各地反应也很好,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完善工作推进机制,教育部督导局有关负责同志说。
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补助资金量大、社会关注度高,三部委重点从以下六个方面加强资金的监管,确保把资金使用好、管理好,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一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教育部、财政部制定了《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从制度上堵住了管理漏洞,防控廉政风险。二是建立“谁使用、谁负责”的责任机制,建立健全全过程预算管理机制,做好绩效监控、绩效评价,强化绩效结果运用,提高补助资金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三是中央对各省份实施目标管理,省级及以下实行项目管理,建立中央补助资金项目库,确保中央补助资金使用可检查、可监控、可考核。四是补助资金支付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校舍建设类项目,要严格执行相关建设标准和要求,履行基本建设程序;设施设备购置类项目,建立规范的招投标机制,严格执行政府采购程序规范。五是财政部和教育部将根据各省份工作完成情况,适时组织开展绩效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分配资金的依据。六是建立监督检查制度,将中央补助资金使用管理情况列入重点监督检查和督导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