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时间:2019-06-11 09:12:35 来源: 作者:
华为创始人、CEO任正非今年内在多次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出浓浓的教育情。他说,国家强盛是在小学的讲台上完成的。把教育做好,国家才有未来。他说,再穷不能穷教师,要让优秀的人才愿意去当老师,让优秀的孩子愿意学师范,这样就可以实现用最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
昆明市盘龙小学教师指导学生体验智能书法课。新华社发
这几年,每当有中小学教师招录名单中出现诸如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毕业生时,总会引起社会的关注甚至惊诧。名校、高学历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究竟是正当其用,还是大材小用?公众的议论纷纷催发我们的思考——基础教育究竟需要什么层次的教师?“优秀”与学历有没有关联?什么样的政策能够真正把“优秀的人”吸引到教师队伍中?许多理念需要厘清,许多问题有待探讨。
2016年,北京的人大附中发布了该校当年的新教师录用名单,以北大、清华和众多国外名校毕业生为主的这份名单引起大家的高度关注。
不久前,深圳中学发布了该校今年新教师录用名单,大量名校毕业生榜上有名,再次引发公众关注。
让人奇怪的是,部分舆论并没有因为大量名校毕业生的登榜,为中小学教师学历层次的提升而欢欣鼓舞,反倒觉得这些名校毕业的学生去做中小学教师,尽管是去像人大附中、深圳中学这样的名校,也是对高端人才的浪费。的确,我们的中小学校已经久不见像北大、清华毕业的学生了,突然看到有一定规模的名校生入职中小学校,难免会让大家觉得意外和新奇,但觉得这些背负名校盛名的毕业生进入中小学校教书就是人才浪费的观点,却值得我们深思并进一步重新审视基础教育对学生成长、国家人才队伍建设的功能定位。
高学历教师重在提升教育层次而非提高教学业绩
在我国,高学历毕业生到中小学校任教究竟是什么样的状况,这种状况在国际教师学历情况与学历变化趋势中处于什么样的位置?以教育部官网公布的相关数据为基础,笔者就2017年我国基础教育阶段高学历教师基本情况进行了整理。当年我国初中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占比为2.60%,高中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占比为8.94%,中学教师合计为4.71%;全国中小学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占比为2.73%。看到这个比例后,对于人大附中和深圳中学大规模招录高学历大学毕业生入职,媒体对此感到“惊讶”也就不再惊讶了,毕竟高学历教师占比的确不高。可是,当我们把这种占比放到国际上来看,还会不会让我们觉得惊讶呢?
以同样的标准来看我们近邻的情况,据日本文部省2018年发布的数据,2016年日本公立初中教师研究生学历占比为7.5%,公立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占比为15.2%,私立高中教师研究生占比为18.4%。由此可见,日本初中教师中研究生学历占比在数量上只比我们高4.9%,但在绝对值上却是我们的3倍;高中的情况也比我们好很多,绝对值基本上是我们的2倍。和我们有着相似教育文化的日本如此,那与我们隔着一个太平洋的美国,对高学历教师的态度又是怎样的呢?根据美国国家教育数据中心(NCES)2016年所做的国家教师与校长调查(NTPS),55%的小学教师和59%的中学教师有高于本科的学历(硕士、教育专家和博士)。当我们看到这个数字的时候,会不会觉得不可思议?而美国人会不会觉得这也是在浪费高层次人才呢?在2000年的时候,美国小学教师中高于本科学历的占比为45%,中学教师中高于本科学历的教师占比为50%,也就是说美国不但没有觉得这是人才的浪费,反而是这个比例在不断上升,因为高于本科学历的教师所占比例在4年中(因为NTPS每年调查一次)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10%和9%,而他们上升的比例就已经高于我们现在的比例。
是不是学历高了,就能够证明教学水平高呢?其实,尽管高与不高在不同国家可能会有不同的标准,但基础教育有多少内涵,对学生成长有多长远的引领,对学生能力的发展有多大的帮助,却还是有着相同的标准。事实上,最早一批招录高学历教师的中小学校,普遍对高学历教师的评价不高,认为他们的课堂教学水平甚至不如本科或本科以下学历的教师,就学校的教学业绩来看也没有明显的优势。可到了今天,为什么一些中学仍然热衷于招高学历教师?这表明学校对教育内涵的需求,对学生成长的高位引领,已经胜过对课堂教学水平和学生考试成绩的需求。
高学历教师不仅是用来改变教育绩效的,更是用来改变教育绩效标准的;高学历教师不仅是用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更是用来充实学校教育内涵的。当学校高学历教师不成规模时,对他们的考核标准和职业期许都是常规的,并不希望他们为标准带来什么变化,只是希望他们能够在常规标准上做得比其他教师更加优秀。可是,由于教学经验的欠缺以及具体教学策略的不足,在常规标准上他们不但难以做得优秀,就连跟上常规标准都有困难,毕竟这不是他们学历高带来的长处。一所学校不但要促进学生成长,要推动教师专业发展,也要推动学校变革与转型,学生成长和教师专业发展靠的是在已有教育标准上做得更加优秀,而学校变革与转型则是要在教育标准上变得更有意义和内涵。于是,随着学校对更有内涵教育标准的追求,随着学校高学历教师规模化的存在,两者的互动效应逐渐显现,或许这就是我们看到像人大附中和深圳中学愿意大规模招录高学历教师的原因了。
没有高层次教师就很难让基础教育上层次
高层次大学的毕业生当中小学教师虽然不多见,但在历史上也并不是没有,而且我们以前也是习以为常的。翻看近代教育史,陶行知先生就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毕业生,当然他本来就是跟随杜威研习哲学和教育学的;但像吕叔湘、叶圣陶等语文大师也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是深耕基础教育的。之所以大家对曾经的这些大师们到中小学当教师不觉得惊讶,一方面是他们只是经历过当中小学教师这个岗位,但最终的成就不是在这个岗位上做出来的,毕竟吕叔湘是语言学家,而叶圣陶以文学著名;另一方面那时候的中小学尽管也是基础教育,但依然是精英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像朱自清、叶圣陶等也都可以在当时的大学和中学课堂间随意转换。
今天的中小学似乎考虑更多的是知识的传授效率,而少有对他们思想的熏陶和价值的引领,对教师知识的需求也只是限制在学科基础知识。如果说还有更高的要求,也不是在学科知识上,而是更丰富的教学策略。可是,这一切只能说是基础教育定位下滑了,基础教育的品位下降了,但丝毫不能因此就说基础教育并不需要高层次的教师了。随着基础教育普及化进程的加快,受益的学生群体越来越多,学校办学规模越来越大,这意味着不管是针对学生个体的教育,还是针对学生群体的管理,都变得比旧时的学校更有挑战性,从需要的角度来讲,既然学校教育和学校管理都更有挑战了,那今天的基础教育对师资的需求应该比旧时学校的要求更高而不是更低了。
有教育情怀,怀有与学生共同成长的特殊兴趣,是成为一名好教师的条件。但对于今天的基础教育来讲,我们对教师的要求已不局限于此,新入职的教师如果没有对学习科学、认知科学、脑科学以及人工智能的最新成果的吸纳,基础教育也就只能是永远的“基础的”教育了。
多高层次的教师都不会成为人才的浪费
我们对基础教育有着双重理解,一是“基础的”教育,这样的教育不是特别重要,毕竟只是教育中的基础性工作,于是对基础教育教师的要求也不会太高;一是为教育打基础,这样的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毕竟我们为教育打下什么样的基础,就大致决定着孩子们以后的成长方向,以及在受教育的路上能够走多远,这时候对基础教育教师学历和水平的要求就不会再设限,而是觉得再怎么高学历的教师都不是对人才的浪费,因为越是优秀的教师,越是高学历的教师,越是高层次的教师,才会为孩子们打下更坚实的也是更有品质的教育基础。
今天的基础教育力图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目标向上延伸,比如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再到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核心素养。的确,基础教育的理想已经变得非常丰满了,但如何依赖当时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师,去培养学生的三维目标,去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核心素养,这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而更是一个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此相应,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时,我们对小学教师的要求是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就可以了,对初中教师的要求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就可以了,对高中教师的要求是师范本科专业毕业。到了今天,尽管基础教育的理想和目标都v发生了变化,但依然在沿用当时对教师入职的学历要求,更让我们觉得尴尬的是,原本对教师入职的最低要求,却成了大家看待教师学历水平的标准。其实,要推动基础教育向着更高远的理想和更高水准的目标前进,就要对教师学历层次和能力标准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对于投身基础教育的教师,所面临的挑战不再是拥有多少学科知识,而是看他对学科知识的理解能够达到什么样的深度,因为今天的教学任务不再是传授教材上的学科知识,而是借助于学科教材、依托于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深刻理解,来达到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与基础教育为孩子未来教育和未来人生打基础的定位相一致,教师的学历层次和能力水平再高,也都不可能成为人才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