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时间:2018-11-11 22:24:25 来源: 作者: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昨天,仟叶家庭教育研究院特邀最具仪式感的语文老师欧阳云鹏为大家带来了一场关于“弘扬传统家风,塑造优秀品格”的主题分享。
现场 剪影
01
什么是优秀的家风?
“为贫出仕退为农,二百年来世世同。富贵苟求终近祸,汝曹切勿坠家风。”这首陆游《示子孙》,是陆游对其子孙后代的淳淳教诲,一个家庭或家族的家风要正,以德治家,才能让后代子孙绵绵流长。
恪守家训、传承家风,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民族的优良传统,例如:《曾国藩家书》、《颜氏家训》、《诫子书》、《朱子家训》等,这些家训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为家庭成员制定了道德准绳和行为规范。
现场 剪影
良好的家风是优良品质在家庭中的积淀和传承,是家庭留给每个成员的宝贵精神财富,古有仁义礼智信,今有勤孝谦思和,良好家风或仁爱忠厚,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邻里友爱;或克勤克俭,常怀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之念,靠勤奋兴家聚业;或本分做人,不为富动,尽职敬事,诚信待人。
现场 剪影
古人云:“非学无以明志,非学无以广才”,知书才能明礼,学习就能升华。家长是塑造孩子的无形力量,耳濡目染影响着孩子世界观的形成,父母的穿戴、举止、观点、接人待物等,无不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上行下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我们每一个成年人,要让家里多一分书香,少一分俗气,茶余饭后,耕读诗书,敦行致远,让家人从中得到更多的教化和启迪,颐养良好家风。
02
电影与优秀家风的传承
比起读书,电影似乎更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有句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如何让孩子更容易接受父母的理念?看电影无疑是一种好的方式。
1887年,发明家爱迪生受到显示器的启发,制成了第一台“放映机”,到1895年无声电影的出现,再到1927年有声电影的出现,欧阳老师从电影的发展史娓娓道来。时至今日,电影早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娱乐品,而是具有极大的社会影响的融合了音乐、绘画、舞蹈、戏剧、雕塑、文学的第七大艺术。
现场 剪影
欧阳老师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文化传承的角度中例举了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电影,对建立优秀家风都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从《世上只有妈妈好》中让我们体会到了“孝”;《快把我哥带走》中看到了兄弟、兄妹之间的情谊;从《祭·英烈》中我们感悟到了对国家的“忠”、《忠犬八公》中我们感受到了相遇便是一生的“忠”、《阿甘正传》中足够阳光,忠于自己的“忠”以及《盗将行》中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忠”;从《闻香识女人》中我们明白了对朋友的信义,来自灵魂深处的“信”...........在座的家长频频点头,有的甚至在欧阳老师讲述和观影的过程中热泪盈眶。
现场 剪影
其实,好的教育影片不仅是股暖流,更是激荡父母或孩子价值观的载体。在父母与孩子欣赏电影的时候,也可以共同探讨和分享。让孩子从小懂得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家风,让孩子学会判断同一个人身上值得赞扬的地方、让人不齿的地方,不因其“伟人光环”就盲目崇拜,不因其历史过错就盲目贬低。
“
有时家长给孩子的教育可能只是物质层面的教育(即让孩子吃饱穿暖),而从精神层面去引导孩子成长,却常容易被忽略,即从灵魂深处去教育孩子,引导他们有什么样的思想,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
有时,我发现一部电影,一篇文章,一句话会让自己感动的热泪盈眶,但同时我也发现这种外化的感动是有“保鲜期”的;也许在此以后的某个时刻,我可能再次碰到它们,它们又会感动我,但是这种感动又会像以前那样过了“保鲜期”,感动似乎又消失了。
后来,我发现也许教育的成功就在于能把这种外化的感动,通过自我教育而转化成内化的感动,就是即便过了“保鲜期”,但那些感动已经成了自己思想的一部分。
一部好的电影可能不是看过一遍就放那了,它们总能吸引人反复看。如《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风雨哈佛路》,《恩赐妙手》,《阪急电车》等这些电影我看了多遍;
其中《阿甘正传》和《恩赐妙手》主人公的成功都离不开他们的母亲颇具深意的引导,让我深感父母的无知会影响孩子,而克服无知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孩子共同成长,而不是认为自己已经足够大,还哪儿需要什么成长啊。
有时,一起观赏影片过程中一起去讨论情节,一起感动,共同成长;当感叹哪里有什么时间和孩子赏析电影,只要想做,总会有时间的。
也许,就是这一次微不足道的与孩子共同赏析一部电影,会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美好记忆!也许,若干年后,孩子会突然对父母说,感谢那次赏析。
谢谢仟叶,谢谢欧阳云鹏老师,祝好!
来自一位家长朋友的分享
教育是伴随我们一生的。因为每个人的性格,行为,语言都折射出这个人他所受的教育,而家庭教育几乎决定了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当然,在一个家庭中,父母的自我教育其实是对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
希伯来著名的教育箴言是“教养孩童,使他们走当行的道,到老也不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