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时间:2018-07-25 22:53:23 来源: 作者:
名校集团化,曾经是杭州教育的一张名片。
早在2004年,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面,杭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在全市实施名校集团化办学战略。到2017年底,全市教育集团从2004年的28个发展到356个,成员单位1333个,主城区中小学名校集团化覆盖面达82.3%,幼儿园覆盖面达74.3%。
但随着新老城区融合以及下辖县市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在家长们眼中,杭州的教育有了“时差”感。这一“时差”,指的是杭州新老城区学校之间,城区与下辖桐庐、建德、淳安之间,在教育质量、优质教育资源上的对比落差。如何进一步缩小新老城区以及城乡之间的教育“时差”,成为杭州教育的必答题。
怎么办?近两年,杭州市从推动优质资源供给侧改革入手,开启新一轮名校集团化改革:从县域均衡走向市域均衡。跨域突破、县域盘活、师资融通、技术带动,杭州市教育局把这一轮改革称为新名校集团化。
名校出市入县
浙江省桐庐中学副校长何国民依稀记得3年前招考季时内心的焦灼。随着高考成绩和高校录取分数线的发布,市内高中成绩单像镜子一样,照出了县中的颓势。桐庐中学虽上本率不低,却迟迟难有质的突破。“家长用脚投票”,好学生渐渐流失到杭州市内或周边区市。
“稍有经济能力的家长,都会选择送孩子跨区域上学。”杭州第二中学副校长邵江良将之归结为城市的虹吸效应,但周边区县涌来的教育需求对城区学校承载量的冲击也让他很无奈。“为满足新城区居民对好学校、好教育的需求,杭二中将原先的12个班扩至13个班,但还是无法满足全部的需求。”
与此同时,桐庐、建德、淳安等杭州下辖县(市)学校的遭遇,却与城区学校形成“冰火两重天”的对局。“调研时发现,县中的生源质量下降,教师流失情况严重。”杭州市教育局政策法规处处长章潘彪分析,直接原因是城市化进程加快,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县中进入了发展的瓶颈期。尤其是在浙江新高考强调综合素质评价的当下,县中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需求方面缺口较大。“没有好高中,好学生在小升初、初升高阶段就会流失。”
对此,杭州市教育局局长沈建平的构思是,以县中为点进行名校集团化模式创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城乡流动。“地方上的高中带起来了,改革的效应就会传递到初中和小学,从而推动杭州教育的一体化。”
为盘活县域教育资源,杭州市教育局鼓励市属高中名校出市入县,在建德、桐庐、淳安三县(市),与县(市)高中组建紧密型教育集团,推动城区优质高中教育资源向县(市)延伸。
2015年下半年,桐庐中学正式加盟杭州第二中学教育集团,桐庐县分水高级中学与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签约合作办学。市属高中名校与县(市)高中在合作办班(设立桐庐中学“创新班”、分水高中“励志班”)、师资建设(名师工作站)、管理交流(进入领导班子参与管理)、竞赛和备考指导(竞赛教练专业指导)等方面深度互动。随后,杭州第十四中学与淳安中学、浙江大学附属中学与淳安第二中学、学军中学与建德严州中学也相继结连理。目前,杭州市跨区域跨层级市域普通中小学名校集团已有22个。
“如果没有与杭二中的跨区联姻,流失的情况还会愈演愈烈。”何国民庆幸,通过与杭二中的结盟,桐庐中学度过了低谷期,“优秀学生和教师都能留下来了”。而桐庐的故事,也成为杭州市政府主导的新名校集团化办学战略的一个注脚。
由此,杭州市名校集团化办学打破了县域界限,开展城乡互动,杭州教育启动了由县域均衡向市域均衡转型的新名校集团化战略。
教师跨层转编
“市内名校与县中的结盟,不同于原先较为松散的集团化办学形态,而是两校间建立起紧密型教育共同体。”邵江良介绍,2015年杭二中与桐庐中学订立合作办学协议后,针对桐庐中学的师资短板,2016年即选派学校特级教师张永久、物理教研组长胡亦民、数学竞赛指导教师李鸽到桐庐中学任教。目前,两校已经合作招收了三届创新实验班学生,实施个性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显著提升。
“输出名师,能更好发挥鲇鱼效应,促进教师交流,带动桐庐中学教师队伍的发展。”不仅如此,何国民还发现,杭二中名师资源的持续投入,也给家长们吃了“定心丸”,愿意让孩子留在桐庐读书,桐庐中学办学进入良性循环。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杭州市教育局与桐庐县政府的一个大胆尝试:创新教师编制管理模式,实现教师编制跨层级划转。
“根据以往城乡互助办学经验,师资是最棘手的问题。”杭州市教育局工委委员、巡视员熊群峰说,随着杭州名校集团化办学战略的深化与发展,出现了牵头学校人员编制紧张,支教和本校工作难以兼顾的问题。“输出教师的编制在本校,本校师资紧张,想要招人却苦于没有编制。”
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编制问题,合作办学将变成“空中楼阁”,实效就会大打折扣,这也是集团化办学长期无法突破的“天花板”。而桐庐县委书记毛溪浩与杭州市教育局的一次协商,则为“天花板”的打开提供契机。
“我们开始在桐庐进行编制划转试点,让固化的编制系统流动起来。”章潘彪回忆,经过商定,桐庐县腾出一定的事业编名额,划转至杭州市本级,专项用于两地间的合作办学、师资互派。